技术服务HUA CHE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服务

猪丹毒的防治

浏览: 次 日期:2017/7/7 9:23:54

猪丹毒是农业部公布的二类动物疫病,以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为特征。2010年以来猪丹毒在某些地区的猪场发病率、死亡率非常高,严重吞噬了猪场利润。

【现状】

猪丹毒已经进入高发期,在养猪密集地区,尤其是长江流域发病率尤其高。主要发生于母猪和生长育肥猪,引起了大批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促进因素】

首先猪丹毒是由猪丹毒丝菌感染引起的,曾经从50%的健康猪体内(扁桃体)分离到该菌,说明大部分猪场的发病是自身感染的,并不一定是从外界传入的。那么有哪些因素可以促进猪丹毒的发生呢?

1.免疫抑制 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以及霉菌毒素等引起免疫抑制的原发病因广泛存在,原先呈潜伏感染或隐性感染的细菌乘机大量繁殖,表现典型的临床症状。

2.应激反应 现代养猪业应激反应(如断奶、转群、高温、高湿、高密度等)对猪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在夏秋季猪场更容易发生猪丹毒(其实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当前,长江流域高温高湿,所以猪丹毒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

3.缺乏对猪丹毒的免疫力 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临床猪丹毒的发病率,所以国内绝大多数猪场均停止了猪丹毒的免疫,造成了细菌在猪场内循环。

【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猪丹毒的潜伏期 1~7天不等,与猪的抵抗力以及感染细菌的血清型、数量、毒力以及饲养管理等有关。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型/最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1.急性型

该型还可细分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但临床上通常称为急性型。该型以突然爆发、急性经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病猪精神不振、高烧不退(42℃以上);不食、呕吐;粪便干硬,附有粘液,有时腹泻。耳、颈、背部皮肤潮红、发紫,指压褪色。部分病猪不敢站立,若强行驱赶,则勉强站立,发出痛苦叫声,弓背并呈高跷样步态,走到角落即迅速躺下。临死前腋下、股内、腹内有不规则鲜红色、紫色或黑色斑块。有的口鼻流出带血或不带血的泡沫(类似于急性胸膜肺炎),常于3~4天内死亡(病死率80%)。

剖检可见胃底及幽门部粘膜发生弥漫性出血,整个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外翻,多汁;肺脏淤血、水肿,有的出血。特征性病变在脾脏,呈高度肿大,为典型的败血脾;肾淤血、肿大,有“大紫肾”之称。 






2.亚急性型(疹块型) 

病情较轻,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打火印),指压退色。疹块突出皮肤2~3毫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疹块干涸后形成棕色痂皮。疹块越密集,病情越严重。

剖检内脏没有特征性病理变化。

3.慢性型

多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的有慢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几种。慢性关节炎型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腕、跗关节最为常见)的炎性肿胀,病腿僵硬、疼痛。生长缓慢、消瘦。心内膜炎型主要表现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喜卧,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呼吸急促。

剖检可见溃疡性或椰菜样疣状赘生性心内膜炎。皮肤坏死型常发生于背、肩、耳、蹄和尾部等,局部皮肤肿胀、变黑、干硬、脱落,遗留一片无毛、色淡的疤痕而愈。

【防治措施】

1.治疗

不同猪场猪丹毒杆菌的敏感药物不完全一致,因为已经发现原来很多敏感抗生素已经不敏感了。另外,需要考虑药物的给药途径,特别是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问题。

个体治疗  发现病猪,需要迅速采取隔离措施。个体治疗最好采用注射的途径给药。有条件的猪场可先进行药敏试验再选择药物,但有时来不及,可先使用青霉素钠注射治疗。注意,原来的推荐剂量远远不够,需要5~10万单位/kg体重。又因为青霉素是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半衰期、抗菌后效应非常短,最好每天注射3次。症状消失后,至少再坚持注射2天。长效盐酸头孢噻呋(如赛菲欣,1ml/20kg体重,一次用药即可)、长效阿莫西林注射液不需要多次注射,效果更稳定。注意,由于急性感染存在菌血症,在注射治疗时应每头猪一个针头。

群体治疗  可选择的药物有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等。注意,发热的病猪往往采食量减少或不采食,所以通过饲料给药必需考虑猪的采食量,根据每公斤体重的用药量结合采食量确定添加剂量。同样,饮水给药时也需要注意药物的水溶性和饮水量。不能站立的猪也不能饮水。很多猪场使用安力素(10%阿莫西林)治疗猪丹毒,取得了良好效果,可按每吨饮水添加安力素600克,连用3~5天。最好的方法是,将病猪隔离注射治疗,大群猪通过饲料或饮水给药治疗。

2.预防

因为促进发病的因素很多,所以必需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良好的饲养管理结合免疫和抗生素是很好的选择。

2.1改善饲养管理 尽量减轻环境改变对猪的影响,如保温、降温、通风、除湿以及降低密度、避免频繁换料和混群等,可减轻应激反应对猪抵抗力的影响。

2.2消毒 目的是降低环境中病原体的数量或密度,减轻感染压力,发病期间要提高消毒的密度,特别是发病猪群的栏舍、污染过的环境、用具、车辆等。但消毒无法杀灭猪体内以及饲料中的细菌。

2.3隔离和淘汰 为了减少或防止感染,需要控制传染源。病猪和康复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因此发病猪一定要及时隔离,严重感染者要坚决淘汰。病猪的分泌物、排泄物、死猪的尸体需要及时处理并有效消毒。

2.4保证饲料的质量 一方面要控制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发霉严重的原料严禁使用;另一方面需要用高质量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并适当提高用量,减轻霉菌毒素的危害。

2.5控制好其它免疫抑制性疾病 首先要稳定蓝耳病,可采取免疫、适应、改进饲养模式等减轻蓝耳病的负面影响。圆环病毒完全可以通过免疫接种来预防,因为疫苗的免疫效果非常确实。猪瘟、伪狂犬病等均可以通过免疫接种加以预防。

2.6药物预防 在猪丹毒发生的危险时期通过饲料添加敏感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可有效降低猪丹毒发病率和损失,并能减少亚临床感染猪的排菌。如山东有个大型猪场每吨饲料添加安力素800克(普通10%阿莫西林至少用1500克),每月连用5~7天,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妊娠母猪用药需要考虑限饲阶段的采食量。

2.7猪丹毒疫苗接种 猪丹毒的免疫受疫苗类型(单苗/联苗;活苗/灭活苗)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疫苗质量包括菌苗菌株的影响。正常情况下,联苗的保护率在84.3~89.36%,而单苗的保护率在94.9~98.46%,有些疫苗的反应也很大(采食量降低、母猪流产等)。一般猪场仔猪在6~8周龄接种一次即可;感染压力大的猪场12周龄需补免1次。种猪间隔1月连续接种两次,以后每胎接种1次。保护期一般为4~6个月。需要强调的是活苗接种前后各7天内不能使用抗生素。

总之,猪丹毒对猪场危害很大,尤其是在炎夏与初秋,重在预防。感染压力大或发病率高的猪场建议进行免疫接种,而发病率低的猪场则建议阶段性用药,如生长猪、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每个月使用5~7天的安力素(10%阿莫西林),可有效预防猪丹毒的发生。个别猪治疗最好采用注射的办法。只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积极措施,才能将疾病控制住。


安力素是华辰制药生产的阿莫西林可溶性粉,使用了特有进口辅料及美国制剂工艺,品质高、治疗效果好,主要用于猪丹毒、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腹泻;母猪的子宫炎、乳房炎和泌乳障碍综合征。

【安力素特色】

1.储存稳定性:安力素常温保存800天。

2.溶出度高,溶水后稳定:每1000ml水中可溶解3克以上,而且溶水后24小时,有效成分仍有90%以上。

3.长效:对大部分致病菌的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可超过12小时(普通国产制剂只有6~8小时),因此可以通过饮水每天给药1次。

4.用量省:由于溶出度高、生物利用度高,而且饮水给药每天1次,因而用量只有普通国产制剂的1/3~1/2。

5.方便:饮水给药,每日一次即可。

【安力素用法用量】

生长育肥猪混饲给药:本品1200克/吨,连用5~7天;

生长育肥猪混饮给药:冬、春、秋本品480克/吨,夏季400克/吨,每天一次,连用3~5天;

母猪用药:在限饲阶段的母猪,混饲给药时需要根据饲喂量和每公斤体重的用量,适当增加药物的添加量。


版权所有 © 2002 - 2018 山东华辰制药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荣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