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服务HUA CHE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服务

2015年的猪病回顾

浏览: 次 日期:2016/1/5 9:27:20

2015是不平凡的一年,经历了上半年价格的寒冬和下半年的高歌猛进,而这一切都与供求关系有关。供过于求则价格下降,供不应求则价格上涨。由于各地,特别是沿海各省市环保的需要,加大了拆猪场的力度,加之部分猪场由于管理不善造成资金链断裂而退出猪场,特别是前几年的低迷行情,使得散户退出的速度加快,而规模化猪场的补栏还没有到位,因此,母猪的存栏量持续降低(官方统计在3800万,而实际可能更低)。

尽管每头母猪的年出栏育肥猪数量在增加(16头左右),但仍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水平落后,疾病复杂,造成了产不出(母猪繁殖障碍),养不活(各阶段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从而导致出栏数量不足。

综合各实验室的检测和统计结果可以看出,2015年的疾病总体比往年平稳,还是以原来的疾病为主,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异。现分别进行分析。

1.仔猪腹泻

1.1主要原因依然是流行性腹泻(PED) 虽然发病强度和损失有所下降,但综合各实验室的检出率可达44%左右(华南动物疫病检测中心),感染毒株普遍以基因2型(变异毒株)为主。由于很多发病猪场凭经验进行了诊断,因此,若全部检测,则实际检出率可能更高。除了哺乳仔猪发病外,母猪和保育猪带毒状况很普遍,这也可能是猪场流行性腹泻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商品疫苗(基因1型的三联苗)下半年才上市,其保护效果还有待观察;而基于基因2型的商品弱毒苗(二联苗)也在年底上市,其免疫程序和免疫效果也需要临床验证。

1.2混合感染更为普遍 PEDV与TGEV、轮状病毒等病毒混合感染的病例逐渐增多,加重了临床症状和损失。除这些病毒外,PRRSV、PCV2、PRV等病毒均在流行性腹泻中发挥作用。

1.3检出了新的病毒 华南动物疫病检测中心在广东一个发生腹泻的猪场检出了丁型冠状病毒(PDCov),发现该病毒具有明显的致病性,将其命名为PDCovCh-A株。需要对这一新型的病毒进行持续监测,才能弄清该病毒在猪场和国内的流行状况,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

1.4细菌性腹泻基本没有变化 无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还是梭菌,基本上没有变化,常规免疫或防治措施具有理想的效果。

2.蓝耳病(PRRS)

2.1流行毒株 目前PRRS的流行毒株还是以变异株为主,但其毒株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既有高致病性毒株,又有经典毒株,其中有一个分离毒株与近期美国的流行毒株很接近,可能与从美国猪场频繁引种有关,需要引起各方的关注。此外,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发现了一株自然重组的病毒,该毒株是北美输入的分支毒株和原有的高致病毒株自然重组形成的。同时,在猪场还经常分离到类疫苗毒株,说明,弱毒疫苗的毒株在一定时间后可以与野毒,或者与其它疫苗毒株重组形成新的毒株。因此,在选择进行免疫接种的猪场,最好不要同时使用多种毒株的疫苗。

2.2混合感染 PRRSV经常与PCV2混合感染,引起感染猪的免疫抑制,从而导致了诸如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的继发感染,加重生产损失。这些细菌性疾病往往发生于断奶后,在被动免疫力下降,而主动免疫还没有完全建立,应激反应又很复杂的情况下发生。

2.3PRRS复杂性的发生原因

2.3.1免疫程序混乱、疫苗种类太多 PRRS疫苗生产厂家多,质量参差不齐。免疫猪场和不免疫猪场均有很稳定的,说明免疫不是必需的;免疫猪场和不免疫猪场均有不稳定的,说明免疫也不是万能的。不同的猪场选择不同的疫苗,免疫程序差别很大,有的免疫很频繁,有的想起来就免,想不起来就不免。

2.3.2饲养模式的问题 PRRS在猪场不稳定的原因之一就是病毒在猪场内循环。相同管理水平下,规模越大,密度越高,越不容易稳定,所以盲目追求规模不可取。而相同规模,两地点饲养比单地点饲养更容易稳定。

2.3.3饲养管理不善,生物安全没有到位 因为PRRSV的传播途径多样,猪场的漏洞也很多,很难通过饲养管理等措施彻底根除感染,但可以通过改善管理,减少应激反应的影响,提高猪群的抵抗力,降低损失。尽管生物安全很难做好,但通过把好引种关、通过严格的出猪台管理,尽量减少外来病毒的引进,可减少猪场病毒的类型。

2.4趋势 尽管PRRSV的多样性,但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比较小,除非原有的毒株发生很大的变异。

3.圆环病毒病(PCVD)

3.1圆环病毒(PCV2)的毒株 PCV2有很多基因型,除PCV2c外,世界上流行的PCV2的基因型在我国都有,其中以PCV2b为主,有些地区PCV2d的比例也很高。虽然PCV是DNA病毒,变异速度慢,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发生变异,在北美和南美已经发现了PCV2的变异株,并因此造成免疫失败。

3.2感染率 PCV2的感染率很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PCV2抗原与抗体双阴性的猪场,包括种猪场。因此可以认为,猪场PCV2的阳性率为100%;猪的阳性率则随猪场规模、饲养模式、饲养管理水平、免疫与否以及生物安全水平而有很大差异。大约有30~80%的阳性率。在同一猪场,不同阶段的猪阳性率也差异很大,其中以育肥猪的阳性率最高。病料中PCV2的检出率差异很大,从20%~60%不等,主要是由于侧重点不一样造成的。

3.3免疫 通过几年的宣传,PCV2的免疫率越来越高,全国的普及率可达50%左右,发达地区的免疫率在80%以上,尤其是规模化猪场。但由于该疫苗的利润可观,全国有30个左右的生物制品厂生产PCV2疫苗,质量参差不齐,在加上有些猪场减量使用,因而免疫效果差别很大。不管是什么疫苗,免疫只能减轻临床症状,不能完全阻止感染和排毒,但可缩短排毒时间。

3.4危害 通过免疫,不管效果如何,均可降低感染猪的排毒,从而减轻了猪场的感染压力。其结果是猪场PCV2感染造成的直接损失显著减轻,今年已经很少见到非常典型的PMWS的病猪了。由PCV2造成的间接损失依然严重,主要是免疫抑制,特别是与PRRSV混合感染引起的继发感染依然严重,表现在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没有减轻。另外,由于很多猪场没有重视母猪的免疫,因而,由PCV2引起的繁殖障碍依然存在,而且由于垂直传播或者产床上早期感染,使得感染压力依然很大。

4.伪狂犬病(PR)

4.1PRV的毒株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的PRV就已经发生了变异,并引起部分猪场的惨重损失。此后该毒株在全国范围内蔓延扩散,引起了猪场野毒感染阳性率的显著升高。由于毒株的毒力基因和抗原性基因均发生了变异,因而其致病力提高,造成母猪流产、死产的比例提高,也加重了生长育肥猪的呼吸道疾病。由于抗原的变异,造成了原有疫苗的保护水平下降,需要更高的中和抗体才能中和。

4.2PRV的流行率 不同状况下测得的PRV gE抗体的阳性率不同,如在未发病猪场,其阳性率在25%~80%,而在发病猪场,其阳性率可达80%以上。有些猪场母猪群的野毒抗体阳性率可达100%。由于阳性率居高不下,对猪场造成很大的感染压力,特别是育肥猪的排毒,可能循环到种猪舍,从而使种猪野毒阳性率提高。如华南动物疫苗检测中心检测发现,尽管猪场的PRV-gB抗体的阳性率可达100%,但PRV-gE抗体的阳性率仍可达25%。

4.3PR的免疫 目前还没有流行毒株的商品苗,只有经典疫苗可供选择。

4.3.1疫苗选择 与免疫效果有关的因素有抗原含量(这里指的是成品疫苗的有效抗原含量,受储存条件、运输等影响很大;有的可达106.3TCID50,有的标注可以达到107TCID50,大部分标注为105~105.5TCID50,但实际含量与标准差别很大)、抗原的免疫原性(不同厂家的疫苗代次不一样,代次越低,免疫原性越好)。另外,由于PR以细胞免疫为主,而灭活苗不能激发有效的细胞免疫,因此,不建议选择灭活疫苗,应该选择抗原含量高、免疫原性好的金标准疫苗。

4.3.2免疫程序 疫苗的作用是防止发病,并减少排毒,但不能完全阻止感染。由于母源抗体可干扰仔猪的首次免疫,而不同猪场母猪使用的疫苗不同、免疫程序不同,因而其母源抗体的保护时间也有差异;即使在同一猪场,同一时间免疫的母猪到分娩时抗体水平也有不同,因此也不能一刀切。此外要加强育肥猪的免疫,因为这些猪是排毒的主体。

4.4生物安全 要特别重视PR野毒阴性猪的引起和隔离工作,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野毒的引进。由于很多动物可以感染并传播PRV,因此灭鼠、限制猪场的犬猫也是很重要的生物安全工作。

5.猪瘟

5.1流行率 我国有很好的疫苗毒株,实施免疫接种也有几十年的时间,依然没有完全控制。总体上,猪瘟抗体的阳性率在82~87%之间,但其抗体离散度比较高;病料中病原的阳性率在6%~17%之间,说明免疫并没有解决所有问题,因而不是一劳永逸的手段。特别是因为免疫抑制病如PRRS、PCVD等的存在,造成猪瘟在某些猪场仍会造成损失。尽管典型猪瘟比较少见,但在很多猪场母猪带毒现象比较普遍。这些猪场往往表现为抗体离散度高,断奶后腹泻严重,而且非典型猪瘟很普遍。

5.2原因

5.2.1疫苗选择不当 只有合格的疫苗才能产生合格的免疫。目前国内的生物制品厂基本都有猪瘟疫苗,但质量差别很大,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疫苗的管理,但仍存在国家标准低于企业标准的问题,使得招标苗品质不能完全满足猪场的需要。即使是市场苗也可能污染BVDV、PCV2或者猪鼻支原体等。

5.2.2疫苗保存不当 由于猪瘟疫苗是活苗,需要冷藏或冷冻保存,很多猪场,特别是小猪场不重视疫苗的储存,甚至有些职能部门也没有很好地储存疫苗,造成疫苗效价降低。

5.2.3免疫程序不合理 好的免疫程序即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又能使免疫空白期尽可能短。要确定仔猪首免日龄,就需要有合格的母猪免疫,保证母源抗体的均一性,才能有比较合适的首免日龄。原有的20/60免疫程序不尽合理,需要根据猪场的母猪免疫状况进行调整。

5.2.4免疫抑制病存在 PRRS、PCV2、霉菌毒素等都会降低猪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这就是为什么PRRS、PCV2不稳定的猪场更容易发生猪瘟的原因。

6.细菌性疾病

6.1猪丹毒 近几年猪丹毒又死灰复燃,大有星火燎原之势。今年的猪丹毒也比较严重,尤其是高温高湿的夏季。全球气候变化、霉菌毒素的干扰、免疫抑制病的存在等都是猪丹毒发生的原因。其实猪丹毒并没有远离猪场,在很多健康猪体内,特别是扁桃体内可以分离到猪丹毒丝菌。滥用抗生素加重了猪丹毒的耐药性,一旦停药,再加上猪的免疫力低下,环境应激严重等因素,猪丹毒就会爆发。与以往相比,今年的猪丹毒造成的损失有所降低,因为免疫的密度有所提高。

6.2链球菌病 最常发生于断奶后的7~10天左右,此时由于母源抗体降到了保护水平以下,蓝耳病和PCV2造成的免疫抑制,转群、混群造成的应激等,均会降低猪群的免疫力。总体上看,规模越大,密度越高,发生链球菌病的可能性越大,但PRRS和PCV2不稳定的猪场,更容易出现链球菌病的症状。由于临床上血清型很多,因此不同猪场的免疫并没有得到一致的保护结果。

6.3副猪嗜血杆菌病 该病也是一种条件性疾病,特别见于PCV2和PRRS不稳定猪场。由于PCV2的免疫密度逐渐提高,而且免疫效果确实,因此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贡献主要是PRRS不稳定。

7.霉菌毒素问题

2015年和2014年的玉米质量均不理想,即使进口的美国玉米霉菌毒素含量也是超标的。黄曲霉毒素、ZEN、T2毒素的检出率均比去年高(分别为79.41% vs 31.90%;91.37% vs 71.98%;71.12% vs 64.21%),仅DON低于去年的数据(分别是87.77% vs 97.41%)。而麸皮中各种主要霉菌毒素的检出率均高于2014年。由于各种毒素之间有协同作用,造成严重的全身性免疫抑制,影响疫苗的效价,促进疾病的发生。因此猪场需要格外重视饲料霉菌毒素的控制。

小结

2015年的猪病复杂程度与往年相比没有太大差别,但伪狂犬病的野毒阳性率在升高;病毒性腹泻也没有停止的迹象,而且又检测到了一个新病毒,即丁型冠状病毒,使其更加复杂,疫苗的效果还有待观察。由于PCV2的免疫密度逐步提高,典型的PMWS逐渐减少,但依然是引起免疫抑制的主要病原之一。PRRS依然在局部不稳定,与PCV2构成了猪场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版权所有 © 2002 - 2018 山东华辰制药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荣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