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无效消毒!猪场洗消流程升级实战指南
遵循严格的清洗消毒程序是防控疾病、保障猪群健康和提高生产效益的关键环节。
洗消的核心原则是:清洗在前,消毒在后
流程目标:清除所有有机物(粪便、饲料残渣、污泥、死皮等),杀灭或清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寄生虫卵等)。
适用场景: 全进全出猪舍清空后、发病单元处理、日常局部消毒、引种前隔离舍准备等。
本流程以全进全出猪舍彻底清洗消毒为重点。

1. 人员准备
1)防护装备: 穿戴全套防水工作服、橡胶长靴、防水手套、护目镜/面罩、口罩(N95或更高防护级别,尤其使用刺激性消毒剂时)。
2)培训: 确保所有操作人员了解流程、安全注意事项和化学品使用规范。
3)健康: 操作人员应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
2. 物料与设备准备
1)清洁工具: 高压冲洗机(建议压力≥100 bar,流量≥15L/min)、扫帚、铁锹、硬毛刷、刮粪铲。
2)消毒设备: 低压喷雾器(如背负式或电动喷雾器)、泡沫发生器(可选,强烈推荐)、熏蒸设备(特定情况下用)。
3)清洗剂:专用碱性清洁剂(如氢氧化钠溶液、专用泡沫清洁剂)。能有效溶解油脂和有 机物。
4)消毒剂:选择广谱、高效、对目标病原敏感的消毒剂,如:
/ 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广谱,对病毒(包括非洲猪瘟病毒)、细菌、真菌有效,腐蚀性低,相对安全环保。
戊二醛类:广谱高效,对芽孢有一定效果,但气温较低时,消毒效果欠佳;刺激性稍强,注意安全。
/ 碘制剂:广谱,但易被有机物灭活,稳定性受光照影响,常用于设备浸泡或人员消毒。
/ 氯制剂:如次氯酸钠/漂白粉。广谱、价廉,但腐蚀性强,易被有机物灭活,稳定性差,有刺激性气味。
/ 酚类:对有机物耐受性较好,但有残留和特殊气味,且对某些病毒杀灭效果欠佳。
3、注意轮换使用:定期轮换不同化学类型的消毒剂,避免病原产生耐药性。
1)水:充足、清洁的水源。水温影响清洁效果,温水(40℃)比冷水效果更好。
2)记录本:记录清洗消毒日期、人员、使用药品名称、浓度、批号、浸泡(作用)时间等。
3)维修工具:用于在清洗过程中发现并标记需要维修的设备、设施(如漏水的饮水器、损坏的栏位等)。
第一步:清空与预处理(1-2小时)
1. 移除动物:将所有猪只全部出售或者安全转移到其他干净的猪舍。
2. 移除可移设备:移走料槽、饮水器(或饮水嘴)、玩具、可拆卸的隔板、保温灯罩等所有可移动物品,集中放置到指定清洗区。
3. 切断电源:关闭待清洗区域的所有电源(照明、保温设备、风机等),确保电气设备安全,防止进水短路。拔掉插座或用防水罩保护。
4. 移除垫料/粪便
1)用干扫帚或铁锹彻底清除舍内所有可见的粪便、垫料、饲料残渣、蜘蛛网等干性有机物。尽量清除到舍外指定堆肥或处理区域。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能显著降低后续清洗难度和用水量。
2)特别注意角落、缝隙、漏粪地板下方、料槽下方、墙角、风机口等容易堆积的地方。
5. 预处理(浸泡)
1) 用低压喷雾器或发泡设备,对整个猪舍内部(墙壁、地面、天花板、栏杆、设备表面)以及移出的设备,喷洒/涂抹一层碱性清洁剂溶液(按产品说明浓度配制)。
2) 确保所有表面被泡沫或溶液覆盖湿润。
3) 让清洁剂充分浸泡至少30分钟到数小时(根据污垢程度和产品说明)。浸泡能软化干结的粪便、油脂,大大提高后续冲洗效率。
第二步:高压冲洗(2-4小时)
1. 穿戴防护:务必穿戴好全套防水防护装备。
2. 高压冲洗
1) 使用高压冲洗机,从高处向低处、从最干净区域向最脏区域冲洗(例如:先冲洗墙壁、天花板、栏杆,再冲洗地面;从舍内相对干净的一端向排粪口方向冲洗)。
2) 顺序:天花板→墙壁(上到下)→栏杆/隔栏→料槽位置→地面(尤其漏缝地板及其下方)。
3) 要点
/ 喷枪与表面保持合适距离(通常20-30厘米),避免过近损坏表面或造成水雾反弹。
/ 使用扇形喷嘴,覆盖面积大,效果更好。
/ 对顽固污渍(如料槽内壁、角落)使用旋转喷嘴或硬毛刷配合刷洗。
/ 彻底冲洗,目标是所有表面流下的水都是清水,没有任何泡沫、污物残留。这是衡量清洗是否彻底的核心标准。
/ 特别注意饮水器接口内部、料槽边缘、墙角、漏缝地板缝隙下方、风机叶片及百叶、进风口、排污沟、地沟盖板下方等卫生死角。
3. 检查与返工:冲洗完成后,仔细检查所有区域。发现任何残留污渍,立即用刷子刷洗并再次高压冲洗,直至完全干净。
第三步:干燥(具体时间因猪舍相对湿度而不同)
干燥是消毒的重要步骤,很多人容易忽略。因为几乎所有病原体都是怕干燥的,同时若消毒表面有水分,可稀释已经稀释过的消毒剂,影响消毒效果。
第四步:消毒(1-2小时)
1. 选择与配制消毒剂
1)根据目标病原、猪舍材质、成本、安全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推荐的浓度配制!浓度过低无效,过高可能腐蚀设备、产生毒性残留或浪费。
3)使用清洁的容器和量具配制。
4)现用现配,保证消毒效果。
2. 消毒方法
1)喷洒法(最常用)
/ 使用低压喷雾器(确保雾化良好,形成细小雾滴)。
/ 顺序同冲洗:天花板→墙壁(上到下)→栏杆/隔栏→设备位置→地面→漏缝地板下方→地沟。
/ 要点:确保所有表面均匀、完全湿润。消毒剂必须接触到微生物才能杀死它们;特别注意死角、缝隙;喷洒量要充足(通常300ml/m²),但避免形成径流造成浪费。
2)泡沫法(强烈推荐)
/ 使用泡沫发生器和专用发泡消毒剂。
/ 泡沫能长时间附着在垂直和倒置表面,延长消毒剂接触时间,减少消毒剂用量,可视化覆盖效果好(能看到哪里没喷到)。
/ 操作同喷洒法,确保泡沫完全覆盖所有表面。
3.作用时间
1)这是消毒成败的关键! 必须保证消毒剂在表面停留足够长的时间(接触时间)。具体时间严格参照消毒剂说明书(通常需要30分钟到数小时)。
2)期间保持舍内温度适宜(大部分消毒剂在15-25°C效果较好,低温效果下降),避免通风过早吹干表面。
4.移出物品的消毒
1) 料槽、饮水器等移出设备,在专用清洗区进行彻底刷洗、高压冲洗干净后,浸泡在消毒池(按说明书浓度)中至少30分钟,或使用喷雾/泡沫法彻底消毒。
2) 晾干备用。
第五步:干燥与空置(至关重要!至少24-48小时)
1. 通风干燥
1)消毒剂作用时间结束后,打开所有门窗、启动通风系统(风机),进行强力通风。
2)目标是尽快、彻底地干燥整个猪舍环境(地面、墙壁、设备、空气)。
2. 空置
1)让猪舍完全空置干燥至少24-48小时(理想状态是72小时以上)。
2)干燥本身能抑制甚至杀死许多不耐干燥的病原微生物。
3)消除潮湿环境,避免细菌滋生。
4)让残留的消毒剂挥发或分解,减少对猪只的潜在刺激。
5)是生物安全休整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步:恢复与进猪
1. 检查与维修:在进猪前,检查所有设备(饮水器、料线、保温设备、通风设备、电路)是否完好、功能正常。修复冲洗消毒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 铺放垫料/设备归位:铺放干净的垫料(如果需要),将消毒干燥后的料槽、饮水器等设备安装归位。
3. 预热/预冷:根据季节和猪只需求,提前调节好舍内温度。
4. 进猪:将健康的猪只转入清洁干燥的猪舍。
1. 水质:硬水会影响某些消毒剂(如季铵盐类、氯制剂)效果。了解水质,必要时选择适合的消毒剂或进行水处理。
2. 温度:大部分消毒剂在温暖环境(15-25℃)效果最佳。低温(<10℃)时,需延长接触时间或选用低温消毒剂(如某些过硫酸氢钾产品)。避免在冰冻环境下操作。
3. 有机物:再次强调,彻底清除有机物是消毒成功的前提!任何残留的粪便、饲料、血液等都会严重降低消毒效果。
4. 消毒剂选择与轮换
1)了解当地或本场流行的主要病原,选择对其敏感的消毒剂。
2)咨询兽医或专业机构。
3)务必定期轮换使用不同化学作用机制的消毒剂(如氧化剂、醛类、碘制剂轮换),防止病原产生耐药性。制定轮换计划(如每批次或每季度轮换)。
4)仔细阅读并遵守产品标签的所有说明(浓度、接触时间、安全性、兼容性)。
5. 接触时间:确保足够的接触时间是消毒有效的核心!切勿为了赶时间而缩短。
6. 人员安全
1)始终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
2)在通风良好的区域配制和使用化学品。
3)避免消毒剂接触皮肤、眼睛和吸入。
4)熟悉消毒剂。
5)工作后彻底清洗。
7. 记录:详细记录每次清洗消毒的日期、猪舍号、操作人员、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名称、浓度、批号、浸泡时间、冲洗效果、消毒作用时间、干燥时间、发现问题等。便于追溯和改进。
8. 监测:定期(如每季度或每批)对清洗消毒后的猪舍环境(特别是地面、料槽、饮水嘴)进行微生物采样检测(如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评估消毒效果,及时调整流程。
9. 废水处理:清洗消毒产生的废水(尤其含消毒剂)需妥善处理,符合环保要求,避免污染环境。
10. 全进全出: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是实施彻底清洗消毒的基础,能最大程度阻断疾病在批次间的传播。

卫净美(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
下一篇:笼养肉鸡夏季通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