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服务HUA CHE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服务

鸡传染性鼻炎研究进展

日期:2022/5/17 15:40:18




鸡传染性鼻炎(IC)由副鸡禽杆菌(Avibacterium paragallinarum, Apg)引起的一种鸡的急性上呼吸道疾病,以流鼻涕、打喷嚏、眶下窦肿胀以及脸部水肿为特征。该病导致的最大损失是育成鸡生长不良和产蛋鸡产蛋率下将(10%~40%)。另外有报道显示,该病也会对肉鸡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在加利福尼亚发生的两例肉鸡发生传染性鼻炎导致淘汰率升高8%~15%之间,从而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Beach最早于1920年报道该病,1931年,由De Blieck首次分离出该病的致病菌,并命名为鸡嗜血红蛋白鼻炎芽孢杆菌。在1974年正式命名为副鸡嗜血杆菌,Blackall于2005年后又将其命名为副鸡禽杆菌,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冯文达于1987年首次在北京分离出一株A型致病菌。林毅等于1995年在一个发病蛋鸡场分离到A和C型菌。张惠玲、苗得园等于2003年和2005年分离出B血清型副鸡禽杆菌,说明在我国该病的各个血清型都存在流行。现将该病综述如下。

01
病原学



a/ 细菌形态和培养特性


01

副鸡禽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无运动性的细小杆菌,长1~3μm、宽0.4~0.8μm,两极浓染、无芽孢。强毒力的副鸡禽杆菌有荚膜,在体外传代培养易丧失。该菌在普通培养基上不能生长,需用鲜血琼脂培养基,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灭菌的鸡血清和NAD,但也有对NAD非依赖性的菌株在南非和墨西哥被分离出。细菌的质粒决定了这种对NAD的非依赖性。在固体培养基上,副鸡禽杆菌的菌体形态规则,明显的小杆菌状,但是在液体培养基和老龄培养物中,在形态上该菌会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形态。

02

副鸡禽杆菌是兼性厌氧菌,需要厌氧环境或者5%的CO2的环境,但对其生长而言,CO2并非必须。其生长24h后,会形成针尖大小,直径约0.3mm,圆形、露滴状、透明凸起的菌落。在45°斜射光下,强毒力菌株的菌落能看到偏蓝色光,在培养基上传代培养后偏蓝色荧光会消失,菌落也会变得粗糙。除NAD非依赖性副鸡禽杆菌外,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副鸡禽杆菌和饲养菌(生长过程中可生产NADH的细菌,如表皮或者金黄色葡萄球菌)交叉划线,会出现卫星现象。

03

副鸡禽杆菌最佳培养温度是37~38℃,适宜的pH范围是6.9~7.6之间。另外,氯化钠是副鸡禽杆菌生长必须的营养素,浓度要求是1.0%~1.5%。副鸡禽杆菌的生化特性有其特殊性,可以用来鉴定分离菌。例如其可以分解葡萄糖, 但对蔗糖的分解能力有差异, 不能分解阿拉伯胶糖、海藻糖等; 过氧化物酶、鸟氨酸 脱羧酶反应阴性,半乳糖苷酶反应阳性;靛基质试验、尿素酶试验、 H2S试验以及明胶液化试验均为阴性。其具体生化和培养特征如表1- 1所示。



表 1-1 副鸡禽杆菌生化特性鉴定表








备注:  “+”表示可分解利用;  “- ”表示不可分解利用;“V”表示可变。


b/ 抵抗力


01

副鸡禽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小,离开宿主后会很快死亡。在不同的保存介质中保存时间有显著的差异,例如-80℃冻干卵黄可保存10年以上。在其余的保存介质和条件下,-70℃可保存数年,-2℃可存活3个月,在4℃培养基中也只能存活几天,室温下干脱脂棉球上可存活数天,22℃生理盐水中存活24小时,在自来水中存活4小时。

02

副鸡禽杆菌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也很弱。例如其对pH的变化很敏感,低于6.9或高于7.6会抑制其生长直至不生长,在4℃,0.25%的福尔马林溶液中24h即可杀死,在0.01%的硫柳汞溶液中1周也可将其灭活。在体外试验时,副鸡禽杆菌对氨苄青霉素、磺胺嘧啶、红霉素、氟苯尼考、卡那霉素、恩诺沙星等抗微生物药敏感,但有对一些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出现,这也是临床上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



c/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01

Page将其掌握的副鸡禽杆菌使用全细胞平板凝集试验分为A、B和C三个血清型,也使用了血凝抑制(HI)试验对这些分离株进行分型,但是仍有部分分离株不能有效的分型。Kume等建立了另一种血清学分类方法,将副鸡禽杆菌分为A、B、C三个血清群,与Page血清型A、B、C相匹配。三个血清群又细分为9个血清型,分别是A- 1至A-4、B- 1、C- 1至C-4。

02

在免疫原性方面, 副鸡禽杆菌菌苗与普通细菌比较具有其相对独特的特性。用一种血清型制备的菌苗免疫鸡只能保护同源菌的攻毒,不同的菌株的免疫原性不一样,A、B 、C型灭活苗之间的交叉保护弱, 同一血清型各个亚型之间的交叉保护也有差异,且有研究表明在Page血清B型内只有部分交叉保护。

03

目前已完成了Kume血清型9个副鸡禽杆菌参考菌株之间的交叉保护研究,其结果显示在A型血清群中,A- 1、A-2和A-3之间以及A- 1和A-4之间具有很好的交叉保护,对于他们之间的相互攻击都能够提供很好的保护;在C血清型中,C- 1、C-2和C-3有很好的交叉保护,例如对于C- 1的攻击C- 1、C-2和C-3都能够提供很强的交叉保护。在研究中也发现同源血清群攻击同源血清群其保护效果要优于攻击异源血清群的保护效果。该研究显示,A、B、C血清群之间的免疫关系相距较远。在Kume方案的B血清群中只有一个血清型,即B- 1,但是已有的B血清群中也发现未被确认的其他型。此外,因为血清B型分离株之间只有部分交叉保护,可能也预示着B血清群仍存在其他血清亚型。



d/致病性及毒力因子


01

副鸡禽杆菌的致病性随着分离株的传代、宿主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且有证据表明,部分副鸡禽杆菌分离株致病性存在变异。Kume血清型参考株中的A- 1,A-4,C- 1,C-2和C-3表现出比A-2,A-3,C- 1,B- 1和C-4更强的致病性。Horner等指出NAD非依赖性分离株引起的气囊炎比经典株更常见,但有试验表明南非NAD依赖性分离株较非依赖性分离株具有更强的毒性,且毒力足以引起免疫鸡只表现出临床症状,这也解释了部分免疫鸡群仍然会感染传染性鼻炎并发病。

02

国内有研究人员使用 SPF 鸡研究了A、B和C型3种血清型的致病力,结果显示,A、B和C型副鸡禽杆菌对SPF鸡均有很强的致病力。Zhao Qin等使用30日龄的普通鸡进行了A、B和C型三株菌的致病力试验,其中A型和B型菌株毒力相差不大,C型菌株毒力相对较弱,但其临床症状相似,面部水肿、结膜炎、浆液性或粘液性鼻分泌物,且随着攻毒剂量的增加,发病率增加。另外也有研究表明B型副鸡禽杆菌有较强的致病性。

03

多个因素决定了副鸡禽杆菌的致病性。血凝素抗原是其主要的毒力因子之一。研究者通过使用缺少血凝素活性的变异株,研究证明血凝素抗原是决定副鸡禽杆菌免疫原性和致病性的关键因素。Wang Yi Ping等研究发现副鸡禽杆菌的主要血凝素抗原是称为HMTp210的外膜蛋白,也证明其在粘附于宿主细胞表面过程中起主要作用。Yuan-Man Hsu等分析了台湾A9分离株的功能性重组血凝素蛋白的免疫原性,发现其亚单位疫苗免疫保护率可达71%。也有研究者采用原核表达出副鸡禽杆菌的重组血凝素抗原,免疫鸡群后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但其免疫保护力不足。

04

荚膜是细菌的表面结构之一,也可用于鉴别细菌。副鸡禽杆菌的荚膜多糖含量可以通过苯酚-硫酸法进行测定。有试验显示,每升菌液可以提取得到荚膜多糖85mg;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可以分析出荚膜多糖主要是由D-木糖、D-葡萄糖和L-鼠李糖等组成。细菌定植过程中荚膜也起到一定作用,并引起鸡传染性鼻炎主要的病变。副鸡禽杆菌的荚膜可以保护细菌抵抗正常鸡血清的杀细菌活性。也有研究者提出有荚膜的细菌释放的毒素导致了相关临床症状。有研究表明,使用荚膜多糖和血凝素两种抗原制成的疫苗要比两者单独使用的效果要好,对强毒攻击的保护率可达到80%。

05

细菌内散在的质粒可能含有与毒力相关的基因。2013年,有学者发现并报道了一种新的毒力因子AvxA,它编码的RTX毒素对鸡的巨噬细胞系HD11有细胞毒性,且所有血清型的副鸡禽杆菌都有该毒力因子。


02
流行病学

01

副鸡禽杆菌可以感染各个年龄段的鸡,但是幼龄鸡一般不太严重。火鸡、鸽子、麻雀、鸭、鹅对其有抵抗力。副鸡禽杆菌不能通过垂直传播, 只能通过水平传播。 其在上呼吸道内增殖, 然后通过鼻汁和眼泪排出体外。冬、春等气候多变季节易发生,原因是温度低, 通风量减小, 有害气体(主要是氨气) 浓度增大, 气候干燥, 灰尘多等原因导致呼吸道粘膜受损从而诱发该病。

02

世界多数国家地区的养鸡地区都有本病的发生,更是集约化养鸡场种的一种常见问题。但流行的副鸡禽杆菌菌型不尽相同,在西班牙分出 A、B和C型;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分出A和C型;在马来西亚分出A型。我国副鸡禽杆菌各个血清型的流行情况也存在动态变化。在2001年以前分离得到的许多副鸡禽杆菌主要是A型,显示A型菌株的流占主导地位。在2003年,张培君等在辽宁首次分离到B型副鸡禽杆菌,同年孙惠玲等在北京一种鸡场也分离出B型分离株,显示B型株在国内有流行;2006年,苗得园等从不同地区免疫失败的鸡场分离到15株为A型,4株为B型。

03

另外有证据表明鸡群发生传染性鼻炎不仅仅是免疫失败,还有可能是B型株导致。大日龄的蛋鸡或者种鸡较肉鸡多发,昼夜温差大的冬春季较夏季多发。2012年,路迎迎等首次在安徽蛋鸡场分离出B型株。2015年,赵国生等从全国各地送检病鸡中分离到A型10株、B型63株、C型4株。2017年,龚玉梅等从北京、山东、安徽、贵州、河北和广西的大中型养殖企业发生疑似鸡传染性鼻炎病例的125份病料中分离出45株副鸡禽杆菌,其中B型为30株,占66.7%;A型为15株,占33.3%,暂时没有检测到C型。以上研究报道显示B型株导致的鸡传染性鼻炎比例趋多。


0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a/临床症状


01

感染副鸡禽杆菌后1~2天可出现相关临床症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精神沉郁、眶下窦以及肉髯肿胀、咳嗽等。由于鼻孔流出浆液性或者粘液性分泌物导致鼻孔周围粘附大量的垫料或者鸡毛。部分鸡腹泻排除稀便,采食、饮水量降低,严重的鸡群由于眼睛肿胀不能睁开,导致水料废绝。病程长的会导致淘汰率增加、产蛋率下降,当继发其他致病菌感染会导致死亡率大量增加, 例如和鸡毒支原体、传染性支气管炎、低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喉气管炎并发时,会导致症状加重、死亡率增加。肉鸡发生该病时会引起肉质下降和死淘率增加。



b/病理变化


02

副鸡禽杆菌能够导致鼻腔和眶下窦呈卡他性炎症,眶下窦腔内有粘液性到脓性分泌物,严重病例可见黄白色干酪物;喉头有粘液性分泌物,粘膜肿胀呈红色,气管出血,管腔内有痰样咳出物,偶有肺炎及气囊炎。头面部皮下水肿,眼睑内大量脓性或者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上呼吸道粘膜和相关的腺上皮细胞会脱落、裂解或者增生,在粘膜固有层中出现充血和水肿,伴有肥大细胞浸润,导致血管和细胞损伤。


04
诊断


a/临床诊断


01

在临床诊断中可以根据发病急、传播速度快、头部特别是眶下窦区域肿胀、鼻孔周围粘附大量的垫料和鸡毛即可做出初诊。另外,由于传染性鼻炎发病鸡日龄和易感性的不同、菌株毒力的差异以及其它病原的混合感染等因素,使本病在临床上的诊断变得复杂。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确诊。



b/病原分离和初步鉴定


01

病原的分离与鉴定是鸡传染性鼻炎的基本诊断方法。将病料在不含NAD的血琼脂平板上与饲养菌(表皮葡萄球菌)交叉划线,在5%CO2培养箱中37℃培养24h后观察其菌落分布特点,有无出现卫星现象,进而判断有无副鸡禽杆菌。也可将分离菌接种到细菌微量生化鉴定管中进行生化鉴定,如果分离菌的生化特性和副鸡禽杆菌一致,也可做出诊断。将分离菌的培养物接种易感鸡(无副鸡禽杆菌抗体),做动物攻毒试验也可用来诊断。



c/血清学方法


01

可用于检测副鸡禽杆菌的血清学方法有琼脂扩散试验(AGP)、平板凝集试验(SPA)、血凝抑制试验(HI),以及近期发展出的Dot-Elisa、间接Elisa、夹心Elisa和阻断Elisa等方法。其中 AGP和SPA方法简便,但其准确性较其他方法低。HI方法能够检测鸡群抗体变化情况,然后根据抗体滴度大小来评价免疫效果。Elisa方法操作复杂、成本高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好。陈小玲等证实,间接Eli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HI方法高9.4%。张培君等运用Dot-Elisa,血清抗体的检出率为 80%。2009年,岂晓鑫建立了一种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检测A型副鸡禽杆菌的夹心 Elisa方法。2007年,张文文建立了一种操作简便、特异性好的检测A型副鸡禽杆菌特异性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



d/分子生物学方法


01

PCR方法可以用来检测副鸡禽杆菌。在检测时,对单个菌落样品的检测敏感性可达到104倍稀释。此外,在检测临床病料时,对采样要求低,死菌活菌皆可。有试验表明,使用PCR方法对可疑病料的检出率是细菌分离鉴定方法的2~3倍。因此,PCR在鸡传染性鼻炎的实验室诊断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被广泛采用,但是一般的PCR不能区分血清型。Sakamoto R等利用多重PCR对分离出的副鸡禽杆菌进行血清分型,但是由于样本数量较少,可靠性需要进一步的确认。2001年,宋敏训等建立一种可以检测到10个细菌的PCR,其灵敏度远远高于常规PCR。2008年,邓显文等建立一种能够检测副鸡禽杆菌的16S rRNA的PCR,其能扩增出282bp的16S rRNA片段,从而可以检测到最低10pg的副鸡禽杆菌DNA。Patil VV等使用16SrRNA测序的方法对印度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三个分离株的部分16S rRNA序列与NCBI数据库参考菌株的同源性为96~99%,验证该方法是一种准确、灵敏、可靠的分子鉴定诊断工具。

02

目前已经建立的各种传染性鼻炎的检测方法。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检查病原菌或其特异性成分的方法; 在早期诊断时, 检查病原或其特异性成分的方法优点突出, 能排除灭活苗免疫后产生的抗体的干扰, 还可检测出健康带菌动物。二是检查特异性抗体的方法。检测血清抗体方法对条件要求较低, 简便和快速, 因此适应于大量的检测。另外, 因为抗体持续时间长, 所以可以追踪前期的疾病状况, 这在流行病学调查时会更加方便。总之, 在副鸡禽杆菌的鉴定过程中, 应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和临床诊断要求,合理选用方法,以便快速、准确地诊断本病。


05
预防和控制



a/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


01

规范的饲养管理是鸡群健康的保障,按照鸡群舒适的要求控制鸡舍的内环境,避免大的温差和相对湿度的变化以及有毒、有害气体的蓄积(氨气,二氧化碳等),让鸡群享受相应的动物福利。

02

病鸡、带菌鸡以及污染的饲料、工具等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加强卫生消毒管理,对畜舍、设备、场区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进出场区的人员、车辆、物资等一定要严格消毒,切断副鸡禽杆菌的传入到农场内。如果农场发生传染性鼻炎,应采取严格有效的隔离措施,例如安排单人饲养,禁止交叉污染;全面的消毒措施,例如带鸡消毒、场区消毒;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改善管理、消除不良应激,例如气温突变、高温高湿、过分拥挤、有害气体浓度高等。



b/免疫接种


01

临床上使用的鸡传染性鼻炎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国内的研究者做了一些疫苗研制的试验, 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2000年,苗得园等制备鸡传染性鼻炎二价油乳剂灭活疫苗,并做了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该苗对A型菌株保护率为100%、对C型菌株保护率为93.3%。2006年,马爽等制备了传染性鼻炎氢氧化铝胶灭活苗,并与进口的鸡传染性鼻炎灭活疫苗同时进行免疫保护试验, 结果显示其与进口苗差异不明显。

02

2006年,朱士盛等制备鸡传染性鼻炎铝胶灭活苗和油佐剂苗作对照,结果显示铝胶苗比油乳剂灭活苗效果好。2008年,谢春伏等制备鸡传染性鼻炎油乳剂灭活苗,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保护率大于90%。2010年,龚玉梅等研制鸡传染性鼻炎三价灭活疫苗,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疫苗保护率均在80%以上。

03

国外的研究者对鸡传染性鼻炎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佐剂和灭活剂方面。在防腐剂选择上,硫柳汞对菌苗的效力要优于福尔马林。在佐剂的选择上,铝胶苗和矿物油苗都有效,但矿物油有明显的副反应。在接种途径上,腿部注射要优于胸部注射。在接种次数上,两次接种优于一次接种。

04

虽然疫苗免疫接种在预防传染性鼻炎起到重要作用,但有报道A、C型二价灭活疫苗免疫后不能对B型菌提供有效保护,且A、C型HI抗体阳性率、抗体滴度与对B型菌攻毒保护率无相关性。Yamaguchi等发现,不同B型菌株之间只能提供部分交叉保护。有研究发现,即使使用的疫苗包含流行血清型的灭活菌株,但是仍然存在免疫后感染的现象,且分离到了该型的变异株。因此,在选择和使用疫苗时,最好对本地区流行株进行鉴定以确定血清型和菌株特性,从而选择相应血清型的疫苗。由于副鸡禽杆菌抗原多变性和变异株的出现,疫苗菌株最好选择免疫原性好的本地分离株。



c/药物治疗


如果鸡群发病时,要选择敏感的药物给予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
01

改善鸡舍内环境,给鸡群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避免受到冷热应激及有害气体的不良刺激。

02

有效的用药途径,肌肉注射效果最好,但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对鸡应激大,人员劳动强度大,不现实。通常选择饮水给药的方式。

03

敏感性药物的选择,用药时可选择2~3种有效药物配伍使用,以增加治疗效果。如副鸡禽杆菌对磺胺类敏感、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等特点,可优先选择。如华辰制药的华诺欣(10%恩诺沙星溶液)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分布合理和稳定的优势,最传染性鼻炎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04

剂量和疗程。药物治疗最好连用5天,给予足够的剂量,以保证效果。


版权所有 © 2002 - 2018 山东华辰制药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荣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