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服务HUA CHE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服务

仔猪大肠杆菌不用愁

浏览: 次 日期:2019/7/3 11:24:46


猪大肠杆菌病是仔猪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由产毒素大肠杆菌感染引起。

临床上,猪大肠杆菌病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易发生肠炎、肠毒血症为特征。而断奶后腹泻多数也是与大肠杆菌有关。

因而,大肠杆菌在猪的病原学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仔猪大肠杆菌病按发病日龄和临床特征,可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以及仔猪水肿病。

01/病原体


本属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一般有数根鞭毛,常无荚膜的、两端钝圆的短杆菌。大肠杆菌有100多种菌体抗原(O)、100多种表面荚膜抗原(K)和60多种鞭毛抗原(H)三类。

不同抗原可以组成几千个血清型。

O抗原在菌体细胞壁中,属脂多糖,为细菌内毒素,耐热。

K抗原存在于菌体表面,多数为包膜物质,有些为菌毛,如K88、K99等。在菌毛抗原中已知有4种对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有固着力,不耐热、有血凝性,称为吸着因子。引起仔猪黄痢的大肠杆菌的菌毛,以K88为最常见。

H抗原为不耐热的蛋白质,存在于有鞭毛的菌株,与致病性无关。病原性大肠杆菌与肠道内共生的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等无任何差别,但在抗原构造上有所不同。

02/发病机理


研究揭示,大肠杆菌致病的本质是由于多种毒力因子引起的不同病理过程。

内毒素 大肠杆菌内毒素是大肠杆菌外膜中含有的脂多糖,当菌体崩解时被释放出来,其中的类脂A成份具有内毒素的生物学功能,是一种毒力因子,在败血症中作用尤为明显。

外毒素大肠杆菌外毒素分两大类,第一类为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LT有抗原性,分子量大,60度经10分钟破坏,可激活肠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的腺苷环化酶。增加环腺苷酸(CAMP)产生,使肠粘膜细胞分泌亢进,发生腹泻和脱水;而ST可激活回肠上皮细胞刷绒毛上的颗粒性的鸟苷环化酶,增加CGMP产生,同样引起分泌性腹泻。

细胞毒素细胞毒素有3型:Ⅰ型、Ⅱ型及Ⅳ型,研究发现细胞毒素Ⅱ可使猪产生水肿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除此之外,具有致病性的因子还有定植因子、直接侵袭性、大肠杆菌素等。


03/临床特点和防治


 仔猪黄痢

                

发病特点 为初生仔猪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特征是潜伏期短,出生12小时即可发病,排黄色浆状粪便,死亡率可达100%。无明显季节性,可发生于7日龄以内,以1~3日龄多发,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传染源主要是带菌母猪,而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更高。

临床症状 潜伏期最短12小时,最长3天。发病猪腹泻(黄色浆状稀便),内含凝乳片,迅速消瘦、脱水、酸中毒而死亡。

仔猪黄痢:排黄白色稀便,脱水、虚弱

预防 平时应加强母猪饲养管理,尤其是新母猪的适应工作。妊娠阶段按体型饲喂确定饲喂量,确保纤维素的添加量,保证母猪充足的饮水,防止母猪便秘。保持产房的清洁和干燥,并为仔猪保温;母猪上产床前清理母猪体表和外阴,特别是乳房。接种疫苗,头胎和二胎母猪可接种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如K88、K99和987P三价苗或K88、K99双价苗,头胎母猪于产前45天和15天各接种一次,二胎母猪于产前15天接种一次,通过初乳保护仔猪。

治疗由于仔猪黄痢发病急,需要迅速采取治疗措施。可肌肉注射恩诺沙星(如华诺欣),5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2天;也可以灌服硫酸新霉素(如新肠宁),15~25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2~3天;或硫酸粘菌素(如可立壮),0.4mg(相当于4000U)/kg体重,每天1次,连用2~3天。


 仔猪白痢

发病特点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型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于14~21日龄的仔猪。

临床特征是排白色(或灰白色)的糊状稀便。发病率月50%,病死率很低,主要危害是生长缓慢、断奶体重小。与母乳的质量,特别是母源抗体的衰减有关。潮湿肮脏的环境可提高发病率。

临床症状 病猪突然腹泻,排出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粪便。病猪消瘦、弓背、行动迟缓、被毛粗乱无光泽。病程2~3天,也可长达1周。

病猪排白色、黄白色糊状稀便,常发生于14日龄到断奶的仔猪

预防改善母猪饲养管理,提供优质饲料,确保母乳的质和量;保持猪舍良好的卫生,降低湿度。使用优质教槽料,在7~10日龄开始教槽,并保持教槽料的新鲜。

治疗由于白痢的病原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所以可选用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的抗生素。注射庆大霉素1.5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3天;或注射硫酸粘菌素,0.5万u(0.5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2~3天;或注射恩诺沙星(华诺欣),5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2天。

 断奶后腹泻

断奶后腹泻的发生原因 断奶后腹泻发生原因比较多,如断奶应激、转群应激、环境应激(如舍内的温差超过10℃时,腹泻率就会增加25%~30%)、消化不良(过食或者饥饿)、大肠杆菌以及某些病毒(如轮状病毒、PEDV、TGEV)感染等。

临床症状 断奶后腹泻通常发生于断奶后的1~7天,腹泻呈粥样或水样,色黄或灰白,内含未完全消化的饲料成分。多数仔猪体温、食欲正常,随着病情发展,病仔猪怕冷、聚堆、精神沉郁、不愿活动。后期脱水、眼窝下陷,最后衰竭而亡。

预防 坚持全进全出,提高保育舍的环境温度,个体小的仔猪需要额外保温。降低猪舍湿度,60%~70%为宜。控制采食量,断奶后的5~7天内,不能自由采食,每天饲喂4次,保持8成饱即可。饲料中添加酸化剂或酶制剂,提高消化率。

断奶时注射一针氟尼辛葡甲胺和长效盐酸头孢噻呋(赛菲欣),或在饲料中添加硫酸新霉素或硫酸粘菌素,如20%新肠宁(硫酸新霉素)500g/吨料,连用5天;或20%可立壮(硫酸粘菌素)400g/断料,连用5天。

治疗发现个别猪腹泻,可迅速在饮水中添加新肠宁或可立壮。如20%新肠宁500g/吨水,连用3~5天;20%可立壮200g/吨水,连用3~5天;严重感染者可使用肠康普安(50%硫酸安普霉素),70g/吨水,连用3~5天。若只有个别猪腹泻,可注射华诺欣,5mg/kg体重,或1ml/20kg体重,每天1次,连用2天。


仔猪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由产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目前的发病率逐渐降低,在生产中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小。

发病特征 仔猪水肿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多发。体格健壮、营养良好,体重10~40kg的仔猪多发生该病。在突然更换饲料和改变饲养方法、潮湿和气温的突然变化等,都会促进本病的发生。本病多为散发,但病死率高,同时影响仔猪的生长和饲料转化率。

临床症状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口流泡沫,呼吸、心跳加快,前期轻度腹泻,后期便秘。病猪静卧时肌肉震颤,有时倒地抽搐、四肢乱划似游泳状,触之敏感,发出呻吟声和嘶哑嚎叫声。站立时背部弓起,全身发抖,站立不稳;行走四肢无力,共济失调。眼睑和面部水肿,有时蔓延至颈部和腹部皮下。但也有些病猪症状不明显。




预期发病前可注射长效头孢噻呋(10%赛菲欣),1ml/20kg体重;或饲料中添加硫酸粘菌素或新霉素。

治疗 发病猪需要抗菌消炎,尤其是脑炎。发病猪可肌肉注射华诺欣(10%恩诺沙星注射液),1ml/20kg体重,同时静脉注射注射50%葡萄糖40ml和20%磺胺嘧啶钠10ml。为了减轻水肿的症状,可肌注适量的速尿。


总之,大肠杆菌病是仔猪常见的疾病,可造成死亡、生长速度缓慢和降低饲料转化率。

由于直接原因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因此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或治疗。而管理和环境因素可促进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因此,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降低大肠杆菌的感染率,提高仔猪对大肠杆菌的抵抗力。




版权所有 © 2002 - 2018 山东华辰制药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荣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