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如何安全度夏
夏季的主要问题是高温高湿。在此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高产稳产,是每一个猪场需要面临的问题。现就这一问题简单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供同行们参考。
夏季的主要问题是高温高湿,造成母猪发情异常和产死胎数增加、公猪精液量减少和精子异常、生长育肥猪的采食量下降和生长速度缓慢等,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中医认为外感六淫和内生五邪。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对动物体是无害的。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动物体的生理活动与六气的变化相适应。但当气候变化过于剧烈,超过动物体的适应能力后,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于是,六气由对动物体无害而转化为对其有害,成为致病的因素。能导致机体发生疾病的六气便称之为“六淫”。
固然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是异常的气候变化,并非使所有的猪都能发病。有的猪能适应这种异常变化就不发病,同一异常的气候变化,对于前者来说,便是六淫了。反之,气候正常,也会有猪因其适应能力低下而生病。这种正常的六气变化对患病机体来说又是“六淫”了。“六淫”是一类因六气变化破坏了动物体相对动态平衡,能引起外感病的致病因素。外感六淫作用于机体后,引起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病理变化,六淫伤畜,由表及里,损及脏腑,则易致内生五邪之害。内生五邪,脏腑功能失调,则又易感六淫之邪。
应激反应 应激是机体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所产生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本质上是一种防御性反应。包括生理学应激反应和心理学应激反应。产生应激反应的原因称为应激原,包括环境(高温、低温、湿度、贼风、噪音、光照等)、生物性(各种病原体)、缺水、断料、转群、高密度以及心理因素(如惊恐等)。
应激反应的病理生理学 应激反应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学反应主要是神经内分泌的反应,包括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前者兴奋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动员胰高血糖素分泌,最终使血糖升高。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对机体抵抗有害刺激起着重要作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的自稳作用,但分泌过多可明显抑制免疫系统,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
a)热应激导致公猪繁殖性能下降 热应激导致公猪性欲变差,精液品质下降。公猪在持续高温的条件下,异常精子数量增加,导致精液品质变差。而精子或精液品质恢复的速度比较慢,彻底恢复需要50天以上。9~12月分娩的母猪,产仔数一般低于其它季节,主要是因为配种时公猪的精液品质不好。
b) 热应激对经产母猪的影响 热应激导致母猪生产性能下降:母猪遭受热应激后,经产母猪产后恢复时间延长和断奶后发情延迟,排卵数减少。高温下母猪子宫内分泌功能失调,干扰孕酮和雌二醇之间的分泌平衡,导致排卵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下降;高温可使配种后8 d内的胚胎存活数显著减少,其次在胚胎着床的几天(受胎后12~14d)对热特别敏感。同时外周血液循环加强,使身体内部的血液供应量减少,影响蛋白质合成,使胚胎营养不足,胚胎存活率下降。妊娠期母猪由于热应激,饮水不足,饲料搭配不合理极易出现便秘,增加哺乳期患无乳综合症几率。在热应激条件下的,母猪产程时间延长,分娩时体力消耗增加,死胎增加,并且母猪分娩后容易出现产后三联症(无乳-乳房炎-子宫炎),导致母猪死淘率增加,利用率下降,猪场生产成本上升。
热应激可引起生产母猪的死亡。因为热应激加重了母猪心肺的负担,因为母猪心脏与体重的比例不协调,负担过重,加之呼吸加快,大量血液涌向皮肤等,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导致母猪的猝死。
c) 热应激对后备母猪的影响 后备母猪发情延迟。环境温度高于28℃时,母猪性成熟迟延,如高温环境可使后备母猪初情期平均推迟22d,有的甚至是30d或更长。有研究表明,初产母猪断奶后恢复发情的时间在7~9月的要比其他月份长,断奶后无发情表现的初产母猪中46.2%的卵巢有黄体。
发情时间短,排卵率低。热应激使后备母猪发情持续时间变短,不易掌握最佳配种时间,配种后返情率高。又由于热应激干扰体内激素水平,导致后备母猪的排卵率降低,窝产仔数低,仔猪个体大,增加了头胎母猪难产的风险。
d)热应激对哺乳仔猪的影响 热应激对哺乳仔猪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母猪的问题。因为母猪采食量低,泌乳性能和母乳质量下降,仔猪容易发生营养不良。而且由于猪舍潮湿,环境中滋生大量细菌,仔猪大肠杆菌腹泻比例明显升高。
e)热应激导致育肥猪生长性能下降 育肥猪在遭受热应激时,猪内分泌异常,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造成机体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的合成代谢降低,造成猪增重速度减慢。据报道,高于25℃的天气,每增加1℃,采食量可降低100g。
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对免疫的调控作用:如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抗体和细胞因子生成,抑制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性;儿茶酚胺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β-内啡肽可增强/抑制抗体生成以及NK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血管升压素可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可产生神经内分泌素,如 ATCH、β-内啡肽、TSH、催乳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
热应激使得猪体内的激素平衡紊乱,干扰了蛋白质能量代谢,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力,造成呼吸道、消化道粘膜抵抗力以及肝脏解毒功能减弱,诱发多种疾病,特别是在猪群健康状况不良或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疾病爆发的风险大大增加。比如夏季的副猪嗜血杆菌和链球菌的感染发病率增加,并且热应激还可以导致严重的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6月到9月份的猪丹毒爆发也与热应激有关,高温高湿的环境使得猪丹毒的发病率大大提高,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猪场。
温度过高,哺乳仔猪额头出现污渍、母猪乳房出现黑圈
水帘降温 因为夏季的主要矛盾是高温高湿,因此,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降温除湿,其中水帘降温是最常用、最有的方法之一。但很多猪场的水帘降温设施形同虚设,猪舍密封性能不好,而且也没有很好地计算通风量,或者水帘安装不够,或者风机太少,功率太低。这种猪舍室外温度在37℃的时候,室内温度有可能达到35℃以上。
隔热 为了降低能源消耗,猪舍必须有隔热层(如珍珠岩、中空墙等),以便提高降温效果,水帘的厚度应符合要求。
屋顶喷水 屋顶安装喷水喷头,定时喷水可以有效降低舍内的温度。
喷雾 妊娠舍、公猪舍和育肥猪舍可以喷雾降温,但必须结合有效通风,没有通风则室内湿度加大,不仅不利于降温,反而出现高温高湿的状况。
滴水降温 主要是针对限位栏的母猪,将凉水滴到母猪的头颈部,因为这些部位的血流量比较大,对母猪的降温效果更理想。经试验发现,滴水降温可显著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平均每天可提高20%的采食量。
种植绿植 由于绿色植物可以吸收太阳的热量,在道路两旁和猪舍之间种植高大乔木,可有效降低猪舍的温度,但这与猪场生物安全原则相矛盾(因为猪场要防鸟,树木是可以吸引鸟类的)。
二、保证充足的饮水
水是最重要的营养物质,炎热季节需要提供足够的清洁饮水,水管需要埋在地下,或严格包裹,以保证饮水不被晒热。
三、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
调节酸碱平衡 由于炎热季节种猪和育肥猪呼吸加快,呼出过多的二氧化碳,容易引起呼吸性碱中毒,所以需要补充小苏打,按每吨饲料添加4kg计,连续使用。
纠正电解质紊乱 由于热应激发生的内分泌失调,导致电解质代谢紊乱,因此需要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以电解质为主要成分的产品,如实肯耐等可有效补充钠、钾、氯和碳酸氢根这四种离子,保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稳定。
四、巧妙使用添加剂
微量元素如硒和铬均具有抗热应激作用 铬是人和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有研究证明,在动物饲料添加铬可减轻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力、改善内分泌、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繁殖性能、改善胴体品质。铬作为葡萄糖耐受因子的活性成分,可以提高细胞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作用于垂体,增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释放频率,增加促黄体素和促卵泡素的释放,提高排卵数和血清孕激素的水平,促进胚胎附植和发育,最终提高产仔数(故有机铬被称为“送子观音”)。在应激状态下,母猪对铬的需求量增加。而公猪饲料添加有机铬,可提高公猪的射精量、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同时提高母猪的总产仔数。通常母猪料添加200ug/kg(以铬元素计)。硒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防止细胞膜的脂质结构遭到破坏,硒还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必要组成部分,能中和热应激时产生的过多的自由基,防止有害自由基对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一般情况下,每千克体重硒的用量为0.33毫克。
补充维生素 热应激条件下,猪对维生素的需求量也相应提高。如维生素C能够保证皮质激素的稳定分泌,为机体散热提供足够的能量;能够参与细胞和机体的免疫应答,清除应激条件下产生的自由基,保护生物膜免受损害。一般每千克体重用量为200毫克。维生素E能够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防止过多的钙离子流入细胞,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水平;能够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能够降低血清中皮质醇含量,使免疫应答正常进行;能够减少肌酸激酶的含量,增强T淋巴细胞的活性。一般每千克体重用量为200~300毫克。
添加甜菜碱 甜菜碱能够改善动物机体各组织细胞耐高盐、高渗透压、高湿度的能力,还能有效地维持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及酶的活性。高温等恶劣环境容易导致动物应激,甜菜碱可通过降低机体内高半胱氨酸的浓度、减少其对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抑制、促进脑内γ-氨基丁酸合成酶的合成而最终加强中枢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抗应激的作用。
中草药添加剂 在生产上很多猪场尝试使用中药添加剂抵抗热应激。常用的有石膏、黄连、紫草、菊花、青蒿等具有调节体温中枢的作用;朱砂、酸枣仁、五味子等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马兜铃、马鞭草、车前草、藿香、金银花、板蓝根、龙胆草、蒲公英、苍术、生地、白头翁等具有祛热、解暑、降温的功效。另外,饲料中添加白扁豆、车前草等也具有一定的抵抗热应激作用。
五、提高饲料能量水平
脂肪所含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的2.25倍,添加2~5%的油脂有利于在炎热季节保证猪的能量供应,尤其是哺乳母猪和生长育肥猪。油脂在保证饲料能量供应的同时,还可有效降低热增耗,缓解热应激的影响。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热增耗分别为0.36MJ/kg、0.22MJ/kg,而脂肪的热增耗只有0.15MJ/kg。脂肪还是体内制造某些维生素和激素的原料,如某些固醇类物质在猪体内可以转化为胆汁酸盐、维生素D、性激素、肾上腺素等。因此,合理使用油脂,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生长速度、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热应激的影响。
六、 防止母猪猝死
母猪的体重大,而心脏重量小,心脏负担重,辅酶Q10有助于为心肌提供充足的血液和氧气,预防突发性心脏病,尤其在心肌缺氧过程中辅酶Q10发挥关键性改善作用。
七、 改善管理
如降低饲养密度;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改变饲喂时间(凉爽时);保持猪舍干燥、凉爽等。
总之,热应激的主要原因是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湿度偏大,对各阶段猪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降低生产性能的损失,必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最重要的是改善环境质量,即降温除湿。配合抗应激的添加剂如维生素、电解质、中草药等,可显著提高猪场的生产水平。
上一篇:肉鸡育雏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