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服务HUA CHE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服务

注意|养殖户使用兽药十大误区

浏览: 次 日期:2018/3/31 14:55:21



针对兽用药物的使用,大家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会经常出现使用不当的问题。轻者使畜禽病程拖长,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加重了病情,增大了诊治难度,严重的会引起畜禽并发症或继发感染,导致畜禽死亡乃至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那么,到底有哪些误区呢?


一、过分依赖抗生素


在生产养殖过程中我们都备有抗生素,畜禽出现疾病症状,在没有找到根本原因情况下,盲目使用抗生素。在治病的关键时刻,挑选不到最敏感的药物,给治疗带来了困难。另外,长期使用抗生素还会破坏畜禽机体正常菌群的平衡。


二、随意配伍加大剂量


生产中有时候总是认为使用一种药物效果差,要用多种药物配伍加大剂量才会有效。其实,虽然有些药物配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但有些则不然。如磺胺类药与青霉素合用会降低青霉素的效果;磺胺类药与维生素C合用会产生沉淀。

另外,药物的治疗剂量是经过多次试验、临床实践得出的,我们不能随意更改剂量,尤其是限量的药物,随意加大剂量会导致畜禽中毒,甚至死亡。


三、经验用药


有时候经验误人,凭借多年经验治疗畜禽疾病,却忽略了疾病的新变化和新治疗措施的应用,常常贻误治疗疾病的最好时机。


四、直接使用原料药


有的养殖户认为,原料药质量有保证、成本低、治疗效果好。其实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任何原料药的使用剂量都非常严格,原料药在饲料中很难混合均匀,这样容易造成畜禽药物中毒或收不到预期效果。

还有的制剂中的辅料不单单是对原料药的稀释,还起到助溶、调节酸碱平衡、促进吸收或吸附毒物的作用。而且原料药对储藏条件要求极其严格,保存不好很容易失效。




五、易忽视畜禽日常保健


我们偏向于使用抗生素预防疾病,却很少考虑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免疫增强剂来增强畜禽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如通过添加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复合酶、益生素等改善畜禽胃肠道功能,通过疫苗保护剂和免疫增效剂来保护疫苗和提高疫苗免疫抗体水平等。注重提高自身抗病能力才是根本。


六、重治疗轻免疫


出现疫病后往往滥用药物,不仅造成经济浪费,还可造成严重的食物和环境污染。畜禽使用疫苗,一方面可有效防止畜禽疫病的发生,将因畜禽疫病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符合“以防为主”的畜禽疾病防治方针;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兽药的使用,降低药物残留量,生产无公害畜产品。



七、忽视消毒


养殖区附近,在既没有防疫沟又没有防疫墙的情况下,环境里有无数肉眼看不见的病菌。如果防疫工作未做好,一旦致病菌进入养殖场所,畜禽就会发病。

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方法。养殖户应着重抓好畜舍及环境的消毒,包括带畜喷雾消毒和饮水消毒,并经常用不同类别的消毒药交替轮换使用。经常性消毒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给药方式欠妥


根据不同畜禽和不同药物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投药方法(包括疫苗),不论采用何种投药方式,都要按照不丧失药效或易吸收的原则投药。同时还要根据病情和畜禽能接受的方式,一般急病或病情严重的畜禽最好采用饮水投药或静脉滴注用药的方式,普通病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日常保健可采用将药物拌入饲料的用药方式。


九、不按疗程用药


把一种动物病彻底治好,恰到好处的疗程很关键。疗程不够,药效不能充分发挥;疗程过长,不但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还会因此产生药物残留等不利后果。如弓形虫病,疗程应为5-7天,许多养殖户3-4天就停药了,结果导致疾病反弹,加大了治疗难度。

 

十、只重视单个治疗,不重视群体控制


一些养殖人员治疗动物疫病没有全局观念,养殖场个别畜禽发病时只对发病的治疗,结果病虽然治好了,过几天又有另外的畜禽发病,这样循环往复,极大地增加了养殖成本。





版权所有 © 2002 - 2018 山东华辰制药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荣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