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服务HUA CHE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服务

不得不防的常见病——仔猪大肠杆菌病

浏览: 次 日期:2017/9/30 9:25:44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常见疾病,在哺乳阶段常引起仔猪黄痢、仔猪白痢,断奶后常引起腹泻,保育阶段则可引起水肿病。

1.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又称为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特征是潜伏期短,出生12h后即可发病,外观排黄色浆状稀便。引起仔猪黄痢的血清型很多,如O8:K27O138:K81O139:K82K88等,其致病力主要有粘附性的纤毛987P和肠毒素(STLT)两类毒力因子构成,两者密切相关且缺一不可。

1.1 流行特点 没有明显季节性,主要发生于1~5日龄仔猪,1~3日龄更多见,随日龄增加而逐渐减少。同窝仔猪发病率常在90%以上,病死率经常达100%。传染源主要是带菌母猪,由粪便排出大量病原性大肠杆菌,污染母猪乳头和体表,发病仔猪的粪便也可携带大量大肠杆菌,可污染饲料、饮水等,仔猪接触后即被感染。

1.2 临床症状 黄痢的潜伏期最短12h,一般为1~3天。同窝仔猪突然有1~2头发病,其他猪可相继发病,排出黄色浆状稀便,内含凝乳块。病猪迅速消瘦、脱水,昏迷而死亡。

病理变化 尸体严重脱水,常见颈腹部皮下水肿,小肠膨胀,内含大量黄色液状内容物;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尤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出血点,肝肾有小的坏死

1.4 防治

1.4.1 改善饲养管理 产房应定期清洁、消毒,尽可能降低猪舍湿度。母猪重胎阶段尽可能多饲喂粗纤维,如高质量麸皮或食用纤维,防止母猪便秘。上产床前用0.1%高锰酸钾或新洁尔灭擦拭母猪体表,尤其是后躯和乳房。头胎母猪应有良好的隔离、适应程序,以保证接触更多的大肠杆菌,产生主动免疫。

1.4.2 初乳管理 由于初乳中含有大量母源抗体,因此需要确保在产后6h内所有仔猪均获得足够的初乳,以产生被动保护。

1.4.3 免疫 接种K88-K99双价疫苗或K88-K99-987P三价疫苗。头胎母猪在产前连续注射两次大肠杆菌疫苗,而经产母猪则在产前15~30天接种一次疫苗,通过母乳为仔猪提供优质的母源抗体。

1.4.4 灌服微生态制剂或抗生素 剪牙、断尾时为仔猪灌服微生态制剂如丁酸梭菌庆大,也可灌服庆大霉素、硫酸新霉素或硫酸粘菌素等,也可注射长效盐酸头孢噻呋(赛菲欣,一针七天)

治疗 由于基本上是整窝发病,所以应整窝治疗。出现病猪后,整窝仔猪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1ml/40kg体重,每天1次,连用2~3天;也可灌服新肠宁(20%硫酸新霉素)或可立壮(20%硫酸粘菌素),每天1次,连用2~3天。

2.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型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于2~3周龄的仔猪。特征是排出灰白色的糊状粪便。

2.1 流行特点 本病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2~3周龄仔猪多发。发病率30~50%,但病死率很低。诱发因素有猪舍卫生条件差、潮湿、气温骤降、母乳质量不好等。

2.2 临床症状 病猪突然发病,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粪便,黏腻腥臭,排便次数不等。病猪明显消瘦、行动迟缓、被毛粗乱无光。体温、食欲无显著变化。病程2~3天,绝大多数病猪能够恢复。

2.3 病理变化 尸体外表苍白、消瘦。肠内容物呈灰白色油膏状,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2.4防治 可参照仔猪黄痢的防治。大肠杆菌母源抗体大约可以维持到14天作用,因此失去母源抗体保护的仔猪很容易发生白痢。

2.4.1 改善饲养管理 正确饲喂母猪,确保母猪的泌乳量和质量。

2.4.2 保持教槽料的新鲜 因为太多的教槽料容易被仔猪污染,因此应少加勤加,被粪尿污染的饲料可饲喂母猪。

2.4.3 改善环境 应保证产房、产床干燥,仔猪活动区有保温设施,并且无贼风。

2.4.4 药物治疗 可注射赛菲欣(10%盐酸头孢噻呋,一针七天);也可注射10%恩诺沙星注射液(1ml/40kg体重),每天1次,连用2~3天;或者灌服新肠宁(20%硫酸新霉素)或可立壮(20%硫酸粘菌素),每天1次,连用2~3天。

3. 仔猪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是由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LTEC)引起的一种肠毒血症。特征是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

3.1 流行特点 本病呈散发,有时为地方性流行。主要发生于断奶后的仔猪,尤其是体格健壮、生长速度快的仔猪更为多见。育肥猪和10日龄以下仔猪很少发病。多发于春秋季节。本病的发生与饲料和饲喂方法的改变、气温骤降等因素有关。一般发病率10~20%,病死率可达90%以上。

3.2 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或废绝;口流泡沫、呼吸心跳加快。初期轻度腹泻,后期便秘。病猪静卧时肌肉震颤,有时倒地抽搐,四肢划动如游泳状(类似于链球菌病),触之敏感,发出嘶哑叫声;站立时背部拱起、发抖、站立不稳;行走时无力,共济失调,或转圈运动。特征是眼睑、面部水肿,有时蔓延到颈部和腹部皮下。有些病猪水肿不明显。病程一般为1~2天,个别可达5天以上。

3.3 病理变化 特征是水肿。胃壁特别是胃大弯处和肠系膜水肿。胃大弯部和贲门部的粘膜层和肌层之间的厚度可达2~3cm,切开有淡黄色的水肿液流出。此外可见肠系膜和淋巴结水肿。个别病例胆囊、喉头、肾包膜、直肠也发生水肿。有的病例没有水肿病变,但内脏器官有出血点。

 

3.4防治

3.4.1 预防 改善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不应突然更换饲料和饲喂方式,使用全价配合饲料,适当增加维生素的含量。注意保温,特别是新断奶仔猪的保温,防止贼风侵袭。断奶后的饲料中添加益生素(如丁酸梭菌)或添加硫酸新霉素或硫酸粘菌素,连用7~10天。

3.4.2 治疗 由于水肿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毒素造成的,因此在抗菌的同时,需要抗毒素,还需要强心利尿,解除水肿。可肌肉注射10%恩诺沙星注射液,1ml/40kg体重,每天1次,连用3~5天;同时前2天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安钠咖注射液1~2ml皮下注射,最多使用2次。本病初期治疗效果较好,后期可直接淘汰。


版权所有 © 2002 - 2018 山东华辰制药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荣尚网络